朋友办了一个学生服务站,提供食宿和作业指导。
对待学生,朋友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该严格就严格,该宽松就宽松,多鼓励少批评,多赏识少挑剔,口碑极佳。
然而,无论怎么努力,她都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。
一天,午餐期间,一个男孩往饭菜里加了一勺盐,饭菜越咸,他越喜欢吃。
尝了一下,男孩子感觉味道怪怪的。原来,他放的并非咸盐,而是碱面。
咸盐和碱面,他分不清哪个是哪个。除此之外,白糖和味精搁在一起,他同样区别不开。
家里的厨房,他从来没进过;这些东西,他从来没有没买过;父母怎么做饭,他从来没看过。
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是他日常生活的缩影。
曾经,听说,大城市的孩子去了乡村,不知道什么是麦苗,什么是韭菜。不料,类似这样的笑话竟接连不断。
我们的孩子,好像一直与世隔绝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除了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奔波,其它事情,做得很少或者根本不做。
是孩子懒惰吗?非也。原因在父母。父母舍不得使用孩子。
孩子要学做家务活,比如包饺子,擀面条,洗锅碗,拖地板,父母不让。对孩子,他们只有一个要求:考入满意的大学,谋一份体面的职业。
为了确保孩子集中精力学习,父母心甘情愿做免费保姆。
久而久之,男孩成了少爷,女孩成了公主。
有的家庭里,妈妈非常强势。几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妈妈一个人说了算,妈妈说什么是什么。孩子的衣食住行、无一不是由妈妈教导、指挥、安排。
孩子的一切事情三下五除二地为他搞定,不让孩子动手,孩子当然更没有发言权。
其实,这样会使孩子逐渐的迷失自我,丧失自主选择的权利,缺少自立的能力,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。
母亲的言行,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,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。如何正确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,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所欠缺的一种技能。
曾有报道,有个学生刚出国不久,因为生活不能自理,几次写信要求回来,但家里不同意,后来竟自杀身亡。诸如此类的教训,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。
爱孩子,就要舍得用孩子舍得用孩子,孩子更有责任感。
我向来是鼓励孩子做家务的,因为家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共有的,那么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维持这个家的干净、整洁、和谐,孩子也不例外。
这就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。
父母要改掉过度包办的习惯,允许并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激起孩子内心的责任感。
在孩子开始尝试自己做事情的时候,不打击他,也不要嫌他笨、嫌他慢,可以在他做完之后,给出一点建议,帮助他下次做得更好。
舍得用孩子,可以让孩子形成优秀品质。处理琐碎的家务、保持生活的条理性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
只有做过家务,能独立管理自我的孩子,才能明白做好这些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,才能懂得父母日常点滴的操持,都是那么不容易
在踏踏实实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,能培养孩子性格中勤劳、务实的特点,懂得父母的辛苦,懂得体谅他人。
父母越舍得用孩子,越鼓励孩子去担当去付出,孩子就越出色,越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。
对父母和家庭,孩子付出越多,爱得越深。
家务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,促进智力发育。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。俗话说:“心灵手巧”。而对儿童来说,则是手巧心灵。
体力劳动,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。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,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,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。
劳动,会使您的孩子更聪明。
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、增强体质。劳动,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,劳动能促进大肌肉、小肌肉的发育。
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,同运动一样重要。
除了包办代替,父母对孩子愚蠢的爱表现在有求必应。
不管家庭条件允许不允许,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,父母砸锅卖铁也要满足他们的愿望。
一些父母忘了,容易得手的东西不会珍惜。
如果是正当要求,比如添置学习用具,自然必须答应,越快越好。如果是攀比要求,就该巧妙地拒绝。
对孩子的爱,要理智,不要冲动。父母无知害了孩子,孩子不需要父母愚蠢的爱,愚蠢的爱,不但害了孩子,也害了父母。
标签: